科技文明的高速發展,與工商社會的激烈競爭,造成心理層面之負荷,加上盲目貪逐產生的心理挫折,一一浮現於社群裡,現代醫學稱之如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恐慌症、精神官能症等,统稱為文明病。問聞於醫者,或吃藥、或勸之,但換回來的却是五臟更負擔了藥物之重!心、身、靈之放鬆或許是上上之法,而古人稱之為……「修行」。
修行,非宗教之專屬。世人對修行總是存有迷思,認為修行就是要割捨個人的生活、工作、家庭與所有紅塵俗世的種種,而且非得要遠離塵嚣到山上、廟裡,每天茹素、禮懺拜佛、誦經持咒、嗑頭、打坐才足以稱為修行。然而,智識文明大開,人們對宗教的看法已非如昔之列寧式的共主、偶像式的崇拜了。傳統宗教未能與時俱進,對現代人身、心、靈之苦,已束手無策無法化解及疏導。
從宗教的發展與演進來看,宗教不斷地接受科學及新時代知識的挑戰,愚民式的信仰,已非科技昌明的現代社會所能接受。不可諱言的是,世界各宗教確實具有古人智慧的承傳,各宗教皆有靜心、靜坐、冥想、禱告,在印度有瑜珈、禪修、打坐等,不同宗教法門中,皆是教人經由泥丸宮的開發與宇宙信息場聯繫,以啟發人類的學習、思考與創造力。不論是宗教或是個人,從啟蒙過程中,透過冷靜的思考,理性的衝突,創造理想的憧憬,於循環復始的思考與衝突中,進而激發出更高的價值與信念。
今,宗教或有劃地自限,殿堂式麗宮大宅式的宗教建築予世人隔隔不入之嘆!但自我提升之修行並非宗教之專屬。中國古之煉丹家、靈修者,皆非宗教人,因修行提升自我之潛能,甚至演發了心靈、醫藥等對人類生命工程有重大助益之論說,而後却被宗教界所納為己用。
人的本性如初生嬰兒般,擁有與生俱來的純真、透徹與寂靜等靈明之性,及長之後却因外在的環境所染著,爭逐於世間的權力、地位及財富,沈浮於貪、瞋、痴等虛妄無明之中。現代功利主義社會一切講求效率與利益,對於理性思想的啟發已日漸式微;處於科技發展光速的時代中,人文思想的吸收滋養又明顯不足;國際間詭譎的政治、經濟局勢,表面上看似理性,內部却是凶潮暗湧,隱藏著惡性競爭與弱肉強食的殺閥。現下世道紛亂,人心惶恐難安,人們開始企盼,希望能透過任何方式,或運動,或閱讀哲思,或冥想等,望能尋得安定之力量,進而找回本性的真我。
古今許多成功者,歷經無數的坎坷與風雨之後,往往對人生有其獨特的見解。而屬於創新世代的現今世界裡,許多異軍竄起之人,擁有一股勇於突破傳統的特質,他們連結新世代的思維與科技的研新,並以冷靜、理性、獨立思考以及自我管理的態度,提升心靈的層次及創造高度的人生價值,進而開啟嶄新世局。就如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茨、臉書的創辦人馬克.祖克伯等,他們成功故事的背後,或有令人感動的故事,或一句醒發哲思的智慧之語,常常可帶給盲失的人們一份鼓舞又堅信的力量,並開創邁向光明大道的另一曙光,而非來自宗教的啟示。
失落迷惘的世代,源於當下許多年輕人從小活在父母、師長及他人的期許與比較下,而漸漸地迷失了自我。現下的孩童,承受過多父母的羽翼溺愛及師長的保護侷限,缺乏啟發與引導式的理性思考。而盲從的結果,除了思維閉塞眼界不開之外,人際關係亦不展,入社會之後容易產生身、心、靈上的挫折與失敗,求助無門積鬱不散,而此亦是現代不明的文明病,一一浮現於社群之因。
心理上的挫折,若無法自我調節與宣疏,抗壓力又不足時,往往造成情緒的失控,以及生理方面莫名的病痛。若以現今世界的角度來談論修行,修行乃是學習將身、心、靈的放鬆,並培養個人獨立思考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所謂「信念」,能決定人生未來的成就;而「修行」是信念的鍛煉與提升,並非劃地自限於宗教,也非對現實生活的逃避。真正的修行,是一種對人生真理積極追求的態度與堅持,並與現實生活相互結合,雖身處於混濁的塵嚣之中,內心却也因身、心、靈之放鬆而清明靈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