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是中國養生法之一,《黃帝內經》:「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發緩形,以使志生」,近代研究者已證實散步時四肢規律的輕度緩和運動節奏,可穩定腦波、放鬆心情、紓解疲勞且加強思考力,因散步時大腦呈現「暫時性額葉功能低下」狀態:大腦的前額葉皮質負責理解概念和規則,這個區域會暫時減少運轉,同時大腦的運動區和感覺區則活躍起來,反而沉澱下來思索已知的事實和理據,這就是所謂「散步者的遐想」狀態,因此散步也稱為「移動式的冥想」;另有研究者證實,一週3次強度足夠的步行鍛鍊,大腦負責記憶的海馬體體積會增長可預防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並增加大腦記憶力。
可別小瞧散步如此輕鬆簡單的運動,除前面所提有助於腦部思考運作、穩定心情及舒緩壓力外,只要姿勢正確便可運動到全身骨骼、活動關節及伸展背肌、腿肌與手部肌肉,也因為輕度的震動而緩緩的運動到體內五臟六腑,另外跨出大步時,可預防骨盆腔鬆弛並改善二便失調、膀胱脫垂、子宮脫垂、直腸脫垂等症狀。
由於世界產業趨勢的變化,長期的坐臥或搭乘交通運輸工具的人日益增加,而這族群的人相對的減少腿部運動及刺激腳掌的機會,進而導致體力衰減、身體老化的階段年齡降低。畢竟人體全身五百條肌肉中有三分之二是在下半身,且身體的脾、胃、肝、腎等經絡行經腿部,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強化肌肉及疏通經絡,另腳掌穴位對應人體個部位,適度刺激腳掌可增強身體代謝循環,故常言道「人老腿先知」、「腳是人的第二個心臟」。
有鑒於此,近期有越來越多人重視散步運動以鍛鍊下半身,利用的時間通常是一大早上班上課提早下車步行前往目的地,或是晚飯後來個月下步行順便消食,加上散步是大多數人都可做的運動且相對於跑步或爬山來說膝蓋的運動傷害較少,於是「行步族」日漸增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