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黃帝內經》對養生握固、防禦外邪以達到長壽健康的一個重要宗旨,而《陰符經》:「立天之道以定人」則是明確點出天人合一的概念,若以養生角度而言,人立於宇宙自然天地間,生活中舉凡食衣住行等皆需與週身環境同調,就如在一間公司任職,自須遵守公司營運規則與方針,人既然生活在宇宙自然天地間就必須跟隨其規則而生存,因此道家言:「法自然」,而自然指的就是非人為力量可掌控或改變的事物,而自然界一切的變化源於陰陽,天為陽,地為陰、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熱為陽,冷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又舉凡一切剛硬實體為陽,柔軟虛體為陰,如山為陽,水為陰;房屋強硬的外殼屬陽、內部空間便屬陰等。
而人稱虛實、陰陽而非實虛、陽陰,不僅僅是讀法順口,其重要原因是虛與陰可包容實與陽的存在,如宇宙這個大空間可包容許多星球,大海中存活多種生物,房屋內部有多大就可容納多少人,老子的「道」:「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講的就是這個理,也就是談陰陽相隨相和。再者歸論陰陽也如老子所提及的是相對應的存在「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若不是一體兩面關聯的相互存在,就不能用陰陽來區分。
人既然「隨自然法陰陽」,身體構造也就有陰陽之分,正面屬陽,背面屬陰、軀體外在屬陽,內在屬陰。而人是透過感知周遭自然變化來調整生活,如看到下雨就知道撐傘、感到低溫就知道多穿件外套等,但以養生而言真正的感知調節並不是這些外在的感知,重點在於內在感知,即五臟六腑、血脈經絡等相應於自然界的陰陽調和,如春夏屬陽,對應在肝脾、秋冬屬陰,對應在肺腎等,自然界的外在陰陽另分五行金木水火土,體內陰陽也是相應分五行,……這部分往往也是速食主義居上的時代所忽略的。
臉色膚質變差了,便想盡辦法做臉抹保養品,體重增加身材圓潤,就想著減肥節食,即便知道養生要調整體質,也知要靠運動加上飲食調整,卻不知道真正的調整是要從內在臟腑等各個環節著手,也因此不管如何一再的調養總是效果不顯,更甚者反變成「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在飲食攝取普遍較差的時代環境,解釋為營養攝取不足,但在社會富足飲食攝取容易的現代,則應解釋為「營養不均衡」,言下之意就是偏食及過量所造成。生活忙碌加上在外速食的文化,造成很多人攝取過多肉類、澱粉或甜食等精緻食物,許多重要的營養成分往往在精緻過程中流失,且蔬果類的攝取容易被忽略,別以為喝杯果汁即可補充蔬果類的營養,因在其製作及保存的過程中,很多礦物質營養素會隨之氧化,纖維質也早已破壞,甚至瓶裝果汁多以化學元素調合口味,各位喝進肚子裡的往往是化學糖水汁。
而人們攝取營養不外乎為了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但常言道:「病從口入」,不僅吃錯藥會傷身,在不當的時節吃錯養生補品也會招病。要知道,若要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大家在選擇養生飲食前,必須了解維持身體機能的基本組員—五臟、六腑,然後根據這些身體組員的陰陽五行屬性,適當的全盤攝取所需營養,如此才能均衡供給身體足夠的能量運轉,這也就是體內陰陽調和的基本原理。而所謂的調和其實就是平衡,臟腑等各器官平衡的重要性就等同一個公司的運作,各部門間的組織制度與職掌,需有一定的協調性與規則性,方能維持正常的互動往返,而公司的營運規則與方針須隨國家甚至是世界的整體制度與貿易法則,這樣公司才能長久正常營運,身體想健康養生也是這個道理。
只要體內各臟腑器官、血液等能陰陽平衡,往來調和運作,人體外在自然會透出健康的氣色及體態,且隨周遭氣候環境自然對應調節生活作息飲食等,生病的機會也就降低,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提升免疫力,降低生病率。所以養生務必從體內整體的陰陽調和來治未病為核心基礎,以達到人人想要的健康九九,快樂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