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強調天地與萬物之間相互作用及相互聯繫的整體性,自古道家養生家即認為,人立於天地之間,人體五臟六腑的運作,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能自然調節。人在正常的情況下,對天候及環境具有本能的適應能力,但是,若臟腑的運作與所處的環境產生調節上的失衡時,體內的抗敏感機制亦隨之失衡,因此,有各種不同的疾病產生。
生活步調快速且匆忙的現代社會,凡事分秒必爭,在飲食文化方面亦求快速,三餐不定時,或狼吞虎嚥等,這對許多上班族而言已為常態。而吃的急、吃得快及三餐不定時等,這都是現代人「腸胃出狀況」的原因之一;又加上工作的壓力,心理上的緊張,所以,在吃東西時咀嚼不完全,這也使得消化系統的負擔日漸劇增。若人體的胃腸發生積食現象,容易引起胃腸脹氣、胃食道逆流、便祕等情況,而這些初期症狀,除了改變自我的飲食習慣,學習吃東西細嚼慢嚥及吃飯時莫談公事等來改善消化道問題外,中醫方面建議可食用「山藥」來修補胃腸道的缺損,利用食療養生來調理消化道的不適症。
「山藥是一般常見的健脾益胃食品,可作為食補藥材,新鮮山藥亦可烹調入菜。市面上所見的鮮品,稱生山藥或鮮山藥,是整株植物的塊根部位。中藥的「淮山」,是新鮮山藥經過乾燥處理後變成藥材,有淮(懷)山、干山藥、毛山藥、炒淮山藥等之稱,微黃色澤的淮山營養價值較高;若色澤純白,則是在乾燥過程營養素流失。
淮山為上品藥材,一年四季皆可食用,老少皆宜之上等藥材。淮山性平,味溫且無毒,歸肺、腎經,具養陰、益肺、固腎等功效。新鮮山藥與淮山最大的差別在於鮮品多了健脾益胃的效果,因為新鮮山藥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食物消化與腸道排空。山藥在採集過程中會產生自我保護機制,使之含有微量毒性,而此微量毒性卻是修護腸胃道最主要元素來源。山藥中含有豐富的澱粉質及甘露糖,所以,食用後會產生飽足感,而糖尿病患者亦可適量地食用。
新鮮山藥建議先用滾水燙過再料理,孕婦最忌生食新鮮山藥,恐怕會影養胎兒的生長,因此,不建議孕婦食用涼拌生山藥。此外,山藥也不適宜與內臟類食物一同食用,如肝臟、雞胗…等,因臟類食物重金屬含量高,若搭配多礦物質的山藥,恐導致體內重金屬含量過高。
食療方一:
材料:老鴨半隻、鮮山藥約兩斤去皮、薑兩片。
作法:生老鴨剁塊經熱水川燙洗淨,置入陶鍋內注入水並淹過鴨,水約3000-3500cc,與兩片生薑一齊燉煮約一個半鐘頭,再放入生山藥燉煮至山藥熟透即可食用。
效用:此養生方可健胃去脾濕,潤滑腸道改善便秘等症狀,適合各年齡層。
食療方二:
材料:排骨一斤、淮山藥、黨參、薏仁各3錢、黑棗3-5顆,枸杞15顆。
作法:將排骨川燙洗淨,置入陶鍋內再把以上藥材全部放入,注入2000cc的水燉煮四十分鐘即可。
效用:可滋陰及開脾益氣,降低胃酸逆流機率。
食療方三:
材料:新鮮山藥半斤、生百合3錢、黑木耳少許、枸杞15顆、赤肉3兩。(如圖1)
作法:鮮山藥約半斤去皮切片,先以滾水川燙再由清水洗淨瀝乾待用,生百合3錢泡水待用,黑木耳少許切片,枸杞15顆,赤肉3兩切絲用醬油蒜末淹過,以熱油川熟待用,開始起油鍋,待由熱倒入山藥拌炒,加少許水、鹽,以及百合、黑木耳、枸杞拌煮,起鍋前將肉絲倒入拌炒一下即可起鍋。(如圖2)
效用:此方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養分的吸收。
圖1
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