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 觀點:自主性學習須從小培養 / 文:周廷
各業界無不感嘆台灣長期的「填鴨式教育」讓大部人的學習歷程缺乏「自主性學習」。而何謂「自主性學習」?最基本的就是不怕面對問題、思考問題、找到答案並思考答案,進而發現問題與開創新造,也因每個人對每一項事務的興趣、天分與感知不同,所以各行各業能培育出專精人才,並有不同的進步發展。
1990年以來各界不斷的推動台灣教育改革(教改),而李遠哲推動教改為的就是要擺脫「填鴨式教育」,紓解學生升學壓力、培養各界人才,到現在的108課綱再次強調回到教育「適性揚才」,仍以「自發、互動、共好」為核心理念,自主性學習似乎是教改成功的關鍵,但正也是學生們缺乏的。
以往資訊閉塞的填鴨式教育年代,學生想要知道答案大多是透過書本或請教老師同學,偶而還需要拐個彎思考一番才能得到答案,然而以網路為基本城鄉建設的數位年代,學生想要知道答案,上網找就有,不用多加思考、沒有過程,動動手指答案直接呈現,以至於答案的正確性及原理已經沒人關心,這種「網路填鴨式教育」,使得學生的學識基礎薄弱,導致所謂的學習菁英透過多元升學到大學卻跟不上教授課程內容,大專生休退學率每年增加,依教育部最新調查顯示107年休學率6.2%,退學率7.2%,此為近五年新高率,大多數原因是以學業成績不佳、志趣不合居多。
而有些繼續念大學的是因為不知道休退學後要做什麼?不知道興趣,所以重考也不知道要填什麼志願,即便是碩士生或博士生,因為不知道畢業要做什麼,所以才選擇繼續念書的人也不少。這剛好應驗了一句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台灣該感嘆的不僅是學生不懂得自主性學習,沒學到知識,更應擔憂這些未來掌舵者已失去了自我,那台灣未來又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