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顯示,全球平均每年每人閱讀量,第一名是以色列的64本,俄羅斯為55本,韓國7本,日本為40本。而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最新發布的第15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2017年大陸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而台灣號稱新書出版量世界第二,但國人平均每年只買4本書。由這些統計數字可以粗略看出,台灣在「閱讀」這件事上,還有很大的加強空間。
在現今資訊量爆炸的時代,再加上各種電子媒體的出現,使的人們的閱讀時間銳減,取而代之的是看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載具佔據了人們大部分的時間。而時間是花了,吸收到的卻是很多粗製濫造、未被驗證的一些膚淺甚至根本是虛構的假信息,真正有內涵的知識純度所佔比例並不高。再加上電子遊戲從電視、電腦也隨著手機的普及化移動到行動載具上,過往,學生、上班族在公車、火車、捷運上看書是司空見慣的一件事,不論是準備考試、背英文單字或是看小說、雜誌,那個閱讀的氛圍是令人感動的。現在,不論男女老少最常見的畫面則是「滑手機」!
以色列人非常重視閱讀,從小就讓自己的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因為以色列人堅信知識就是力量,只有知識可以讓自己強大。以色列這個猶太人歷經千辛萬苦,在天然資源匱乏的沙漠,以及滿是伊斯蘭信仰的國度中,硬生生建立了一個猶太信仰的國家,不論是天然環境或是區域性的國際情勢都相當惡劣,但以色列人硬是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中站起來,他們運用科技的創新彌補先天的不足與劣勢,創造沙漠的奇蹟,這是人均一年閱讀64本書的力量。
日本養成閱讀風氣則是從二次大戰戰敗後開始,日本提出「把新生日本變成文化國家」的口號,並規劃了每年秋天兩週「讀書周」的活動,將日本讀書風氣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全民運動,而日本出版社也出了很大的力量,不僅大規模的翻譯國外各領域書籍,讓戰後日本民眾可以從閱讀中重新建立自信,也讓日本很快的從戰敗的陰霾中恢復國力,這,也是閱讀的力量。
古人倡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更有「鑿壁借光」這樣寒窗苦讀的故事,顯見月閱讀在古人心中的分量。現今每日生活中有數倍於過往的資訊量,我們更應該好好的挑選,在有限的時間內汲取有用的訊息,而非不假思索的被各種網路、電視等唾手可得的信息所餵養,而「閱讀」這件事不但成年人自己要重新檢視規劃,對於我們下一代的教育,更是重要,以往,我們常常戲稱有「電視兒童」,現在則是更多的「手機兒童」、「平板兒童」,若父母只求方便,以手機、電視安撫小朋友,忽略閱讀的重要性,這將是動搖國本的一項危機。
宋代文人蘇軾曾言:「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不但可以累積知識、增廣見聞,還能養成人格、氣質,培養思考力與判斷力,是個人競爭力建立的基礎工程,甚至,我們可以說:「閱讀」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都不為過。
走吧!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現在就帶著家人去挑本書,享受徜徉書海的歡愉,體驗書香之趣,也為國家建構競爭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