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角度來看,1920年代卡坍(Cartan)首先在《廣義相對論》中考慮物體自旋角動量導致時空的扭曲的效應,因而發現「撓場」的存在及其特性。「撓場」是「萬有引力」、「電磁力」、「弱作用力」、「強作用力」外的另一種力,為第五種力。「撓場」在四度時空的傳遞不受光錐的限制,也就是它不但能傳向未來,也能傳回過去;同時,「撓場」能傳遞資訊但不傳遞能量。
近年來前台大校長也是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博士的李嗣涔教授所研究的「手指識字」原理,揭開了氣場、超感知覺(包括心電感應、透視力、迴知過去、念力)的神秘面紗,在結合「撓場」理論中研究發現,這個因物體轉動造成的漩渦場,有扭曲空間的能力,其傳遞速度大於光速的一億倍以上,相同相位的「撓場」會產生共振效應,當頻率轉換一致時則足以連接宇宙的「訊息場」,這種「訊息場」的交流經科學邏輯的試驗,也證實了「靈界」的存在,其概念如同西方的「阿卡西記錄( Akashic Records )」,根據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論述,「阿卡西記錄」更像是一個資料庫,裡面存在著每個靈魂的旅程以及在地球上發生的所有歷程,只要可以感知連結到這個資料庫,都可以看到存在於其中的所有資料。
二十一世紀科學家們對「撓場」及「訊息場」的重視,驚異的發現無論是訊息場特性、靈界的存在及質能互換的形式概念,都與中國道家所流傳之八卦、五行、陰陽等五術玄學原理有異曲同功之妙。古人運用《易經》所包含的原理,經由占卜以竊取天機,即是訊息場及靈界資訊的捕捉。
甚至吾人可以大膽推測中國獨有代表先天概念、無所不在的「炁」,其實就是「撓場」,古人在靜坐冥想修練時,透過寂靜狀態與「空域」產生感應啟動「超自然的覺知」,進而發現了聯繫「訊息場」達到微妙玄通境界的玄妙之處,但卻無法清楚將之說明,因此李耳形容「撓場」是;「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而經過寂靜與放空,透過撓場的傳遞,讓經過靜坐訓練提升者,得以與「訊息場」聯繫上,這也說明了古今中外靜坐冥想、內丹家、氣功師、思想家甚或宗教界人士何以具有通天徹地、未卜先知的超凡靈感是從何而來。
《道德經》中證明了「訊息場」的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又言:「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其中「逝曰遠,遠曰反」更說明了為何達到微妙玄通境界者,可以如《易經》所言的「順往逆來」,因為透過「撓場」在四度時空的運行傳遞訊息場的資訊,是不受時空所限,不但能傳向未來,也能傳回過去,《道德經》的古智慧卻早在數千年以前已然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