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
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解析】
「絕學」即指「禮經」,乃為一部絕無僅有,集上古文明大成之經典,其秉持天地陰陽之道編撰成書,如能落實奉行,必能無所憂慮。禮經源於周朝初立之際,是時採行封建制度,然朝野間尚遺留商末奢華頹風,故武王召集卜官史臣頒訂並奉為治國朝綱,昭告天下諸侯百官遵行,以期能改革體制端正風氣,創造質樸無為盛世。
當時世風頹喪大道難顯,諸侯百官陽奉陰為,百姓善惡不分,人云亦云積非成是,危及國本須防範於未然,若不即時戮力改革,則如同良田任其荒蕪。
世人好大喜功,沉浸於熱鬧喧嚷,鋪張奢華饕食無度,豐盛如秋祭之祀品,熱鬧勝春祭之郊歡,僭越身份尊卑不分,相悖於道體淡泊無慾內斂不顯,謙下質樸清純不雜,飄搖虛渺無所專執。
人皆長袖善舞囤貨積奇,汲汲營營似游刃有餘,摒棄大智若愚敦誠之心;重於虛名地位亮麗顯要,難安於和光同塵隱晦藏跡;濫於巧智精明,譏於恍惚未明,卻不知淡泊方能納百川以成海,徐飂始能綿延不止而如風。
眾人皆執專物質之有,貪物縱慾爭名奪利,而狂亂心智偏差作為,然世俗所好乃道之所鄙,道法天地自然法則,崇尚承天載物孕育生命之坤德,貫徹初衷質樸無華,重視民生所需,超然不辭而功遂不居。
【現代觀點】
此章李耳將道體擬人化,以第一人稱自述道性,有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慨,強烈對比出商末周初社會萎靡風氣,進而推崇「禮經」框正諸侯百官,並勸誡周天子循道軌而治,懷尊天敬地法自然之心,行孤、寡、不谷之姿,洗去繁華反樸歸真,以民為本以身作則,乃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