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譯:
本章是沿續第一章所延伸出更具體的概念,若能將「道」與「名」與此章互相參照,將更能領悟《五千文》所予人的啟發。
如第一章言,「常無」與「常有」,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如何在「有」與「無」之間拿捏得宜?
首句「美之為美,斯惡矣」與「惡之為惡,斯不善矣」,李耳以簡單文字說明,世事多元,教人要多向思考及推捏,莫以偏概全,或以我觀的直覺角度來看待萬事,否則,易流於偏失。
放眼天下,有強凌弱,有大欺小,有性相合,有提擕而成,有法而隨之……等。
處上位者,為天下事身先出,開世事之先功而不存私,默然行舉且不為名。如此的不功、不名,方為大器者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