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有其深邃且完整思維架構,探索解題今生,是辯證的。
其勾勒至善之境,順應自然道理,似柔弱卻強大,無私無爭,則是遠瞻的。
這是幾千年前難得的哲理智慧。
中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有孔墨、老莊等的輝煌時代;而在西方則是希臘、古羅馬文化鼎盛,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當時不但激起了主體為人的思想浪潮,也觸發了超越自我的探索。
但後來君主不再持續追求神格化,轉向君權的極致。在中國,歷代發展成中央專制,西方則是由教廷來掌控,涵括整個中世紀時期,其影響力甚鉅。
這樣專制一統的世界觀,就禁錮延宕了千百年。
到了西方文藝復興、啟蒙時代,才開始欲追醒漫漫時空裡被壓抑千年的自覺。從播撒真理、萌發到人權助長,開始相信理性發展,而且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的基本問題。
近代哲學家如康德,始終相信並努力探求一個永恆與超越的境界,肯定「它」不會隨著變化而消失。追求先天理性,人的自由與權利,是由一長串地實踐與辯證而來,直到揭示最高善的臻境,而不會停歇。
在現代這樣紛雜且多元的時代,人跟人關係既是緊密卻又疏離對立。
至此,我們需要心靈依歸又能抽離俗見,一種能遵循哲理詮釋的主張,企望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好梳理驗證人生至美存在,以不被感官世界的音色洪流淹沒。
老子心中的「道」,早已勾勒民想與處事泰然的作為。民權、自由、民心治國,已藏於道德經裡,透露出光芒。
「民心之始向善、趨於自然。」
我們怎能不好好認識這樣的智慧﹖
藉由不斷進行思想系統上的審核再審核,重啟人生智慧詮釋同時,兼顧新的理解發展,穩貼時代性與適切性之向度。
道德經,正是這樣一本闡釋智慧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