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氣」與「炁」- 從先秦儒家與道家思想中簡析之-
中國思想與西方思想不同之處很多,我認為最有特色的即是「氣」論;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但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氣就在我們的呼吸之間。
若要具體描寫「氣」,當孟子說得最好。
有人問他氣是什麼?他說這個氣很難說,但是我們可以從人性的真誠中培養,這個氣就會突破生命的許多困惑,以致充塞於天地之間,而這個真誠就是人問心無愧的心理與行為。
(孟子公孫丑: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閒。)
這幾年我越來越體會到人要能夠事事問心無愧實在需要修煉。當我們能內心坦蕩行於天地間時,便會產生一種生命真正的動力(正氣),我想這也是我們都需要共同銘記於心的正道。
亦如文筆極好視孟子如稻草鄙物的大哲學家荀子也非常重視氣的調養,其文修身曰 : 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
這也讓我們直接想到論語季氏中,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鬭;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裡所講的氣就會偏向體內一種無形的運作力量。
中國先哲認為人體最重要的生命能量即為「血」和「氣」,此二者會隨著人的發展產生變化,更是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活動等的根本。因此站在道家的角度來看,並不壓制或者是提升氣的體現,而是強調「調和」。
如道德經 :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又曰 :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從此之中可以感受到道家一種萬物「榮枯有味」的哲學底蘊,更有一種希望萬物皆能符合天生生不息的美德。
最後談談氣的同字 -「炁」這個字在道藏中比較常出現,這個「炁」字不只侷限於人體的氣,而是整個自然宇宙甚至是超越界的一種元素。
道家丹道思想中認為 : 當人用心煉氣時便可以與天地感通而超越人間種種不公平的桎梏,因此受其影響的醫家思想便提出養生的要旨: 煉精化炁,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其中虛這個字就是代表無邊無際、自由的境地。
最自由逍遙的哲學家~莊子,在其書心法中所示最重要的「心齋」也在於氣的習養。文曰 : 若一志,无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无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莊子人間世、意林)。
莊子這個練氣的方法也是靜坐的一種要旨,人要專注做一件事情本來就很難,但若能開始靜坐甚至是練氣調氣,便能在生活中產生一些改變;他提及自己能夠寫出一系列的書,每天靜坐兩小時是最關鍵的助力。
在此也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