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凈境雜誌

去腐抑累,竟靈昇心,是為「凈境」!   凈化社會人心、提升心靈質感,「凈境雜誌」將引領您尋找自我的心靈聖境 !  
玄道 道易研析 前瞻論壇 凈 觀點 另類空間奧秘 心靈的聲音 凈 心語 投稿園地
目前位置 > 首頁 > 人氣好文 > 神仙信仰賦予宗教的生命 肩負教化社會重大意義

人氣好文 Article Content

 
神仙信仰賦予宗教的生命 肩負教化社會重大意義
2018-03-17



「信仰」意指對某種主張、主義 (如人生觀、價值觀或世界觀等)抱持著敬慕、信任或高度的信服,它不限於任何形式,舉凡精神、物質、人物、文字、圖像等皆可被列為某種信仰或對信仰之呈現方式。而在眾多類別的信仰中,以宗教信仰之存在最為悠久。隨著文明的演變與發展,宗教一直為人們提供「祈」與「解」的心靈庇護所。本刋的諸神傳記單元,表徵的是每位宗教神祇皆具其特色及特質,神祇信仰並不一定需要具有宗教特性,但宗教必定擁有神祇的特徵作為其教義的指標,如:基督教的「耶蘇」、回教的「穆罕默德」、佛教的「釋迦牟尼」、道教的「老子」、儒教的「孔子」,這些人物生前並不是以成立宗教為其志業,亦不知會被後世推崇成為宗教的代表人物,但宗教組織若缺乏這些代表人物及其精神,恐怕很難支撐其信仰。這些在諸神傳記中,諸如:摩西、瑪莉亞、宙司、丘比特、觀世音菩薩、關聖帝君、媽祖、五府千歲、吒哪、清水祖師、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城隍神……諸多神祇,其背後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內含著令人尊敬的偉大精神及中心思想,致使後世人們將其精神信仰賦予宗教的生命,得以延續其精神並深負教化社會的重大意義。

「宗教」善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產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築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組織,用以教化世人,使人對其所信仰堅信不疑,稱為「宗教」。宗教肩負三種存在意義:

一、 闡揚道德真理,淨化人性,以安定國家社會。
二、 明訂戒律,使教徒得修己度人,以調整言行思維得合乎道德真理。
三、 記錄歷史文明發展之足跡,以延續民族意識,團結族群力量。

然而中國道教尚賦含第四種意義:慎終追遠、敬祀祖先,教人飲水思源,尊上慈下,維持族群互動和諧。

中國道教與世界其他宗教尚有一最大不同點,即宗教信仰的崇敬對象。世界各宗教信仰不外乎單一「自然神信仰」或「人物神信仰」。崇信「自然神信仰」有:拜火教、太陽神教等,舉凡對山、川、大地、日、月、星宿、風、雨、雷、火等的崇拜是屬於「自然神信仰」;「人物神信仰」如:基督教推崇耶和華、回教推崇阿拉、中國道教與印度佛教的多神信仰。

「道教」是中國文化的演變與發展下,所形成的本土宗教,其多神化信仰可溯及巫時代對自然的崇拜,這些皆來自上古人類對自然的恐懼所產生的崇拜。文明開啟後,人類的崇拜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就如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所載:敬天地鬼神、敬山(山神鬼魅)、敬水(河伯娶親、洛水神、水庸神)等。先秦文獻《尚書‧堯典》曰:「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人不但敬自然並尊天為上帝,更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因而又產生對鬼神的崇拜。

至西周時期設祭祀官職來專任執行諸神宗祖之敬獻祭祀,並明訂五禮六儀以納為正式科儀規範,君臣民皆各有其儀,絕不可僭越,而崇奉祭祀之神可分為三類:一為天神包含太陽、月亮、星辰、風雨、雷電等;二為地稷其中有社稷、山川河流等;最後為人鬼以祖先和聖人為主。這些皆為道教多神論之來源。

雖《山海經》便有「巫山女神」、「湘君」、「湘夫人」等山川神靈人格化之記載,及「不死之國」、「不死之藥」、「不死樹」、「不死民」等不死身之說,與「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后羿射九日」、「黄帝大戰蚩尤」等神話故事,然具體之神仙思想豐富發展,實為春秋戰國時期之荊楚文化及燕齊文化中對神仙長生不死、肉身不壞之追求。中國這些諸多神話傳說故事,在道教走入民間後,被明朝許仲琳所編撰的<封神榜>給神仙化、故事豐富傳奇化,深深植入民間底層,讓底層民間文化充滿幻想,使苦悶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

春秋戰國時東周被秦所滅,紛亂局勢趨於統一而穩定,秦始皇為延續霸業而沈迷長生不老之說,此時神仙信仰廣為流傳,崇尚神仙信仰之方士們不僅沉迷於煉藥服丹,於燕齊一帶更有許多鼓吹求仙問藥以求長生不死之傳說;漢朝則以武帝尤好神仙,「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其寵信方士,對祭祀鬼神與求仙神藥之深信與探求實不亞於秦始皇。秦漢時期由於對神仙之敬仰而有明確封神建廟,留有史蹟者,如:秦封八神,建怒特祠奉牛神、陳滄神祠奉雉神、渭水南岸密寺奉青龍神;漢朝則有漢武帝祠「灶神」,東漢時期恒帝夢老子而建「老子祠」,可謂進一步神話了道家思想先祖「老子」,加上漢初高祖推崇黃老道,遵循老子「清淨無為、守柔養性」為主要思想信仰以治國安民,即便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黃老道思想仍於民間持續發酵,而成為日後道教思想之前驅,且東漢以來認為老子為「道」之化身,使得老子被日後道教奉為神仙領袖。

東漢末期各地戰亂,「五斗米道」與「太平道」先後組織,使人民於戰亂中得有安身立命之處,且其各有明確之信仰,使人民心靈精神得以慰藉。「五斗米道」推崇三官信仰,「太平道」所依之《太平經》,更是首次具體提出九種等級之神仙體系:神人、大神人、真人、仙人、大道人、聖人、賢人、凡民、奴婢等階級,其前五者為神仙等級,凡人若能認真修練養性,有成之日則得以升天成仙;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新道經和新道派相繼創立,加上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此時道經中開始出現眾多神號,如:天尊、天帝、天王、元君、 真君、夫人、妃等尊號,南北朝時道士陶弘景對當時道教所崇信的神仙,做一有系統的階級體系,稱之為<真靈位業圖>,這也是中國道教最早為龐雜諸神,做分級及系統分次了,其系統中首見「元始天尊」、「大道君」稱號,而「太上老君」的信仰早見於東漢,故由此推測,道教最高神祇「三清道祖」的確立應於南北朝時。

道教對於修煉成神仙部分,有陶弘景「神依形而成仙」之說,其認為道教神仙信仰係求長生不死,肉身不壞,即形神相合,此者可乘雲駕龍,若形神分離者,則屍解化質,然神亦依附於其「形」而成仙,只要身心調合,修養善德,精氣神皆具足,則不論形神相合或形神分離皆可修煉成神仙,此論點為其後之道教所吸收,並以修德斂性期達「魂神不死」之境為修煉最高目標。

中國道教發展至此已有完整的架構,由隋唐至今歷代帝王對神明封號多不離《真靈位業圖》神仙譜系中的稱謂,如乾神(男)封天尊、大帝、真君,坤神(女)封元君、母、後、妃,護法神祇封靈官、天君,保境神祇封王爺、千歲,高道則封真人、先生、仙子,具有神職則封仙官、仙卿。今台灣省道教會與中華道教學院所製「中華道教神明溯源系統表」,將諸神分為先天無極界、開天太極界、後天真聖,其與《真靈位業圖》之差異在於層級名稱及神仙列入者有所不同,然不離歷代對諸神之區分與層級排列架構方式,可知人至今仍對天、地、人之體系相應同存之理深信不疑。

宗教信仰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屬個人自由,且對其所崇信之宗教虔誠至極與否,應完全出自內心不應受他人干擾影響,但於現代資訊飛流迅速,人類遷移頻繁之地球村而言,其宗教觀應更具有宏觀的世界觀,僅凡信仰與所傳遞訊息均為善德中道。奧地利卡勒季教授言:「一個民族的形成,不必淵源於同一始祖,而是信奉同一宗教」。對宗教信仰亦不應侷限於對「神」之崇信,應了解其為世人所崇敬之源由並理解其所推崇之主張理念及精神,否則將如民不識字之君權統治時代,眾人無「知」之權利,僅能一昧盲從迷信於權貴或神之代言人,如此反失去千百年來宗教信仰存在於人類文明與生活中之意義。因此理解宗教所推崇之信仰,了解諸神對世人之啟發並追隨而行,方是對此宗教與諸神最大之崇敬及信服。宗教信仰與諸神崇敬之於世界最大之意義:闡揚道德真理,淨化人性,以安定國家社會,才能為世人所推崇與落實安定之效。


註: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 《史記‧本紀‧夏本紀》。
3. 《史記‧本紀‧殷本紀》。
4. 太宗掌祭祠禮儀、太祝掌祈禱、太士掌神事等司執不同儀典及任命階級。
5. 「五禮」據《周禮‧ 春官宗伯》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凶禮哀邦國之憂」、「賓禮親邦國」、「軍禮同邦國」及「嘉禮親萬民」。
6. 《周禮‧地官司徒》:「六儀」一曰祭祀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
7. 劉笑敢‧著《道教》,上海古籍出版社。
8. 現代學者認為,依《山海經》撰寫用字遣詞與筆鋒,應為戰國時期至漢初眾人續撰合集而成。
9. 《戰國策.楚策》:「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
10. 劉精誠‧著《中國道教史》,文津出版。
11.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使韓終、侯公、石生求僊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
12. 《史記‧封禪書第六》:「(秦始皇三十七年) 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遣,冀遇之。」《史記‧秦始皇本紀》:「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
13. 《史記.封禪書第六》。
14. 剪伯贊‧著《秦漢史》,雲龍出版社。
15. 《史記‧封禪書第六》:「李少君亦以祠灶、穀道、卻老方見上,……天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少翁以方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欒大) 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僊人可致也。」」。
16. 《後漢書‧孝桓帝紀》、《後漢書‧循吏王渙傳》、劉笑敢‧著《道教》,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太平經‧卷四十二九‧天消先王災法第五十六》。
18. 葛洪《神仙傳》自序說「予著《抱朴子內篇》,論神仙之事凡二十卷」,《抱朴子內篇‧明本》,《抱朴子內篇‧微旨》。
19. 《答朝世舫仙佛兩法體相書》:「當埏埴以為器之時,是土而異於土,……欲合則成雲駕龍,欲解則屍解化質,不離不合……教功令滿……」。
20. 《真誥》:「太極真人……氣乃絕。……失屍所在,但餘衣在耳,是為白日解帶之仙。」、「有死而更生者,有斷頭已死乃從一旁出者,……有衣在形去者,有髮脫而失形者,……」。
21. 道教總廟三清宮‧著《道教諸神聖記》。


青花蔓/現代養生New Health

簡單養生 : 輕敲背部 / 文 :周廷

當身體痠痛僵硬時,最常做的事是扭扭脖子、甩甩手、伸個懶腰、泡澡、練瑜珈、戶外走走……,但平常保養最簡單且有效的方式是輕敲背部,因其有人體最長...more

浮生映相Article Content

浮生映相-春信 / 文 : 唐零

仙雨落凡 浴洗翠更妝 輕盈飛渡山緣綠 煙波蘊心漾more

最新消息News

人氣好文Popular Articles

捐款贊助Sponsorship

若您認同我們的理念,歡迎您捐款贊助【凈 境】的發行,讓【凈 境】得以永續經營,為凈化社會人心、提升心靈質感、創造心靈聖境盡一份心! 【凈 境】編輯部 e-mail:tao.sanching@gmail.com
匯款帳號
合作金庫銀行 海山分行
戶名:中華三清弘道學會
帳號:103671712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