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人性裡 最幽暗的迷惘
人類的心靈至高,仰首望天,廣大無際。
但我們總活得不是遼闊。
即便現在交通科技興盛,行路可以超越萬里;網際網路的普遍觸及,給了我們物質欲望無限滿足;可,我們還是不斷得在叩問:人,何能幸福?
哲學家盧梭認為:「人類生而自由,但到處都是枷鎖。」
究竟,人生的桎梏,是外界五色?還是心理感官的一種判斷?
以現象學認為:「意識是對象的具體言語,從不與對象分開。」顯見世上沒有單獨而立的意識。意旨意識無法純然存在。觸發而興起之意念,無刻不翻飛雲捲而襲入無形。且,體制越具備越容易控制意識,成就了集體意識。這不是善的。
我們的心靈,真的可以自由了嗎?有方法可以實踐嗎?
那個我們再熟知不過的自己,為何總是在埋怨、懊悔、對立、痛苦中反覆度過?
無論現象學或者是神經科學,皆直指認知心理活動上的限制,窄化起因和結果成單性發展,沒有透析深層--人的自由意識才是至要關鍵。這是貧乏的。
我們非常需要一種修練,更明洞的視野,一切源於無與名。
無,不是沒有。
沒有,只是解釋了有,但無法論述無。
無的延伸是通往無私的凈地。至善的表徵。
不具己的奉獻。歸零。歸於自然。終點也是起點。
如果,知道了美的好處,刻意營造美的樣態,迎合需求,藉此達到目的。
美,成了手段。
這樣的謀略計畫,顯見心裡的邪惡。
即使是偏重於仁義道德、自由民主,也可能被有心使用而假冒為善,變成蜜糖身衣,又成了一個目的的手段。
或許現象界的種種,都在自然迴旋的規律中相互為用,互為因果。沒有一個絕對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這樣的洞悉已屬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