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命到來,該是甜美又豐碩的;初探世界,懷抱無限可能,將形塑美麗的人生。然而總有那麼一些天使,在成長中沒有得到溫暖保護,受環境因素、還有大人故意或無意的忽略,狠狠地剝奪了生長中基本的愛護。
依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各種需求間,有高低層次與順序之分,每個層次的需求與滿足的程度,將決定個體未來人格發展的境界。當孩童在成長環境裡,受到肢體傷害、目睹家暴、性侵害、長期生活在爭吵的環境、父母離異、遭父母遺棄、嘲諷貶低和羞辱、父母情緒不穩而無法滿足感情上的需求……等等遭遇,面臨基礎需求上受到挫折甚至傷害,將不利長大成人後邁向自我實現的高峰經歷。
這是解釋人格的重要、也是解釋內在動機的重要理論。馬斯洛提出個體成長的內在動力是動機,因此給予孩子每一階段的滿足,例如安全感、愛與尊重、穩固的歸屬關係,就能將不同層次需求的動機,轉化成正向的發展。
而且,根據生理學的論述:長期生活在迫害的環境,心理壓力將改變一個人的大腦結構,會影響人如何看待解讀事情,也容易形成認知的偏差;當然身體承受著壓力,可能造成身體緊張,接觸上的反應過當或者不安,以致身體承受著巨大壓力,終究惶惶烙下心理的陰霾。
就算已經長大成年,其實童年並沒有從受傷的心靈離開,反而用其他的方式繼續影響著。那份渴望好好的對待,無時縈繞,用各種怪異的方式在人生路上索討,或者激烈反向地向生命表達抗拒!
這些無助潛意識的求救訊號,都是因為受了傷的孩子,沒有被好好愛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