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一詞乍聽之下也許覺得沒甚麼特別,但等待可說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美學,在科技進步快速變遷的現今社會裏,人們已忘了甚麼是等待?為何要等待?
回想年少輕狂時,當初為了與戀人相聚的時刻,哪怕等待的過程甚久,確也是分分秒秒甘之如飴、甜如花蜜,手捧花束的當下,那時心中盡是甜蜜的滋味,完全無暇顧及旁人眼光,只為期盼燈火闌珊的那位伊人出現,這是相戀的等待。
在為母之初的十月懷胎,懷孕過程不論寒霜酷暑,儘管身體的種種不適,靠著偉大的母愛力量支撐著一切,只為了等待生命中最珍貴的喜悅,迎接兩人相愛結晶的誕生,這是對幼小新生命的等待。
小孩呱呱墜地之後的生長,從翻身、爬行到踉蹌學步,這成長過程也是一種等待,而小孩受傷父母心中更是心疼,見子女頑皮受罰,即使是打在兒身也是痛在娘心,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糾結著父母的心,不論孩子生病、撒嬌、任性,聽見牙牙學語的童言稚語,父母心中的甜蜜即油然而生,不畏風雨辛苦心甘情願地背起這甜蜜的負荷,及漫長成長歲月的等待。
但反觀現代人交通相較以前更加便利,出入皆有機車、汽車代步,更有大眾運輸工具,飛機、捷運、高鐵、火車等,大幅縮短兩地之間的距離,如此便利的社會,人們卻因鮮少步行,造成運動量不足,反而要另外花錢到健身中心運動。隨著交通日益便利而人的耐性卻是急速崩壞,為了趕時間無法多等待一分一秒,開車時若遇到龜速車擋道,就急於想辦法超車,或是按喇叭催促,甚至口出穢言。現下路口設置的紅綠燈數量越來越多,足以證明現代駕駛人行車搶快,不願意於路口減速、花時間等待、禮讓他人,顯現出一般大眾沒耐性的現象。
但是現代人往往喜歡一蹴可及的事,不願腳踏實地, 所以往往陷入忙、盲、茫的惡性循環,對於沒有辦法能夠立竿見影的事,就失去耐性擺出推、拖、拉三字訣,等到明天甚至以後再說,今天該做的事允許自己可以等待以後再如何?如何?沒有針對未來的生涯規劃,得過且過的心態,活在自己的幻象中,這是消極的等待,也是「等待的失敗」。
快速的生活步調及速食文化讓現代人壓力倍增,引發許多現代文明生理疾病,以及心理不正常的亢進與低落,不過慶幸的是現代人慢慢的已經對等待有些體悟,逐漸認同「慢活」的觀念,放慢生活的步調,找尋各種釋放壓力的管道,從室內的健身房走向戶外的踏青、露營、慢跑,對食物開始重視安全與養生,從以前為求溫飽昇華至尋求心靈的淨化。這些改變不但使人們重新檢視等待的意義、培養等待的美學、萌發等待的藝術,對於「等待」亦發展出不同且多元的思考方向,喚起大眾認知「等待」的原始意涵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