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界之地(下) / 文:唐零
另一個形塑自我很貼切的理論就是查爾斯-庫利的「鏡中自我」。
我們是透過經常接觸的人物,如父母、朋友、師長等,與他們的行為相互影響,而造成了那個我們以為的我。
也就是說,自己的人格養成是透過社會化過程,在人際接觸的歷程,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根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形成的自我感,就像我們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依照各種訊息互相建構,創造出來鏡子裡的那個「自我」。
對於自己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他人給予的建構。
而真正的自己呢?
我們只是依賴外界環境與人際關係反覆互動與回饋,慢慢沈淪在這個回饋的支配當中,最後追逐外在的事物,遺忘了自己。
我們極盡一生能有幾次機會可以真正貼近自己?
面對戀物迷愛、被投影出來的感官世界,或許只有一個「勿我執」,才好重新分割與放下。
凝觀交界之地,直視虛相的空泛,靜心靜意選擇往上提升的淨化,許一個不再身陷紛擾人世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