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析】
此章李耳闡述之「道」,為恍惚渺瞑間似有一物,混然自成無絲毫矯飾,於天地創生前已然存。無聲無形寂然虛冥,孑然矗立不改其軌,永行不息周而復始,為天地萬物生養之源。因不知其名,強稱字為「道」,再強稱名為「大」。其玄妙廣大,難見邊際不知始終,年代久遠不可考究,卻又至極而復反。此理放諸天、地、人皆同。宇宙間存有四要,而人居其一。人須效法地,地則取法於天,天習之於道軌,而道的法則即是純粹自然。
眾生萬物皆係道體展現所在,天、地皆須依循自然之道,何況人乎?人之至上者莫過於帝王,古時帝王皆以天子自稱,其中含有敬天尊地之意。而君權神授之神涵蓋了天、地及自然之道,故人位於四大之列,三才之中,不應獨外於自然而執於物質虛相,當返樸歸質,以達與道合真的境界。
「逝」即本章的關鍵,「逝」者,為消逝不見,亦可喻為所行之事,逝者雖遠矣,但「遠」卻曰「反」,反,即是反復不止之意,相近的歷史事件總是不斷循環。李耳除讓人們記取歷史教訓,亦以隱喻方式提醒上位者,人處於時間洪流,以有限生命難辨其邊際與起始,但吾人無時無刻不在紀錄生命、編織歷史,莫以為所言、所行逝者已矣,最終歷史將回顧評判個人功過。然今日是並非明日是,若不想遺臭萬年,應當反諸其身,放下唯我獨尊之錯覺,洗滌貪婪之心,摒除盈驕之念,不居功不眷戀,超然豁達無為而為,方符合天地自然之道。
【現代觀點】
以現代科學而論,「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揭示天體依既定軌道運行,歷經數十億年之久,於炁場亦是撓場、力場及磁場的交互平衡下,造就日夜交替四季循環,於是萬物滋生繁衍演化,代代相傳永續不息。
人立於天地之間,感受陰陽消長,仰觀天象制曆法、訂節氣,生存型態由漁獵、遊牧至農耕等的演進,莫不是遵循道軌趨勢,隨時間的推動下潛移默化。此章啟發世人省思,人體即為一小宇宙,進而了悟四大合而為一不可分割,當融入天地自然之範疇,效法「道」之樸質本性,順應自然規律,保持身、心、靈的平衡和諧,以得到生命的昇華。
「道法自然」所引伸之哲學思維,貫穿《道德經》全書,影響中華文化甚為深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五千文精華所在,上至治國王道,下及個人修為,皆難離自然演化與歷史道軌之範疇,不斷的檢視歷史修正自我,效法天、地、自然即為個人安身立命、百姓安居樂業,與國家長治久安之不變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