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封建初期諸侯急於招攬人才,各國紛紛舉賢納能唯才是用,打破爵位世襲貴族階級壟斷的局面,個人為了追求功名利祿四處拜師求學,因此地方學風鼎盛,除了官辦學校外,私辦學堂亦十分普遍,在道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百家鳴放相互崢嶸之象。初期各家仍以道學思想為體,將其所悟應用於政治、外交、軍事、社會、哲學及養生等各個領域,並無分門別派,百家之說源於後世學者依據各家特色專長,為了區分識別而與予分門立派。
道學思想以「易經」為宗,李耳整合上古易學思想、占卜驗證與歷史鑑借,集「道」之大成撰寫「道經」流傳於世,倡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形塑「尊天敬地法自然」的精神,告示周人在敬仰天地推崇天命之外,應重新思考天、地、人的定位,體認天地循環之道,遵行道軌自然而無為,方能安身立命長治久安。
在道學思想、易經、道經的薰陶下,學術蓬發快速發展各家不同之學說典籍相繼競出,但仍不離道軌趨勢,「易經」八卦以「乾」、「坤」二卦為首,「震」得一索為長男,同理其餘六卦皆由此「乾」、「坤」二卦各爻陰陽變化而來。「乾」卦之「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等爻詞,正是描述蒼龍七宿的天象。
東方七宿為角、亢、氐、房、心、尾、箕,包括四十六個星座,三百餘顆星,組成的形象恰似一條蒼龍。「石氏星經」稱:「角為蒼龍之首,實主春生之權,亦即蒼龍之角也。」;「說文」稱:「亢人頸也」,因此亢宿是蒼龍的脖子;氐宿又名天根,它是蒼龍的胸;房宿為蒼龍之腹,心宿即大火星;尾宿是蒼龍之尾。
冬季東方蒼龍隱沒在地平線下,直至農曆二月初二黃昏之時,龍角星宿就由東方地平線升起,稱為「龍抬頭」亦即「見龍在田」。此時,正值中國驚蟄節氣前後,大地解凍復甦,天氣轉暖,待春雨一來即為農耕之際,故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古時亦叫「春龍節」、「春耕節」。而「坤」卦之初六爻詞「履霜堅冰至」,則為蒼龍隱沒後,秋澀霜露之氣候描述。
乾代表著天,坤代表著地,八卦互動中蘊含了天地先天炁場運行的奧秘,河圖的天一生水,道經的谷神不死,皆是描述自然天地間滋潤生命的水資源循環。這也引導周人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對於天施地承長養萬物產生特殊體認,及對天地的感恩情懷,並發展成天地人三才觀念與哲學,迅速地應用於人文科學的各個層面,且積極對於天、地、自然及生命相互聯繫與影響的探討,由原始信仰開啟了道學思想蓬勃時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