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凈境雜誌

去腐抑累,竟靈昇心,是為「凈境」!   凈化社會人心、提升心靈質感,「凈境雜誌」將引領您尋找自我的心靈聖境 !  
玄道 道易研析 前瞻論壇 凈 觀點 另類空間奧秘 心靈的聲音 凈 心語 投稿園地
目前位置 > 首頁 > 人氣好文 > 「道德經」古秘新揭

人氣好文 Article Content

 
「道德經」古秘新揭
2018-03-17



《道德經》一書又稱《老子》、《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相傳為中國周朝春秋時代,思想哲學家老子即李耳所著而流傳後世,雖然其內容主文只有短短五千個文字,但是其精簡闢要句句箴言,堪稱為中國文化上之曠世鉅作。從古至今,真正能了解此書字裡行間所隱喻的真實義理者,實在寥寥無幾。《道德經》其內容博大精深且學、術兼備,教導後世學人窮理、藏跡、安天下之法,內容包含宇宙天文觀、帝王治國之術、自然與人文的哲理、養生延命之方、處世待人之道、煉炁修真之法,為啟發中國文明思維之鑰、創建人類科技趨勢之基,二千多年來無人可改動一字。於當時造就齊國「稽下學宮」之鼎盛學風,著名學者有鄒子(鄒衍)、申子(申不害)、季真、騶子(騶奭)、荀子(荀況)、李斯、韓非等,繼而發展黃老思想與玄學浪潮,如莊子隨時隨地信手捻來,無不引用延伸李耳智慧之詞句,及韓非子書中著有「解老」、「喻老」之篇章。道德經更被後人奉為道家的重要經典之一,因此後人遵奉李耳為道家學派之宗師。道教、儒家、佛教亦將其說引入教理、人文及宗教的辯證中,並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開啟了中國數千餘年文明昌盛的榮景。唐貞觀二十一年間,《道德經》被譯為梵文並傳入東天竺;唐開元二十二年間日本使者名代,請《老子經》及老子「天尊像」歸國;十六世紀開始,隨著法國、義大利、比利時等國的傳教士東來,《老子》一書從此傳至歐洲,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哲學中開始出現老子的名字。《老子經》對世人影響就像漣漪般徐徐的往外傳遞從不間斷。

欲瞭解《道德經》一書,首先要研究作者當時所在的時代背景,有學者認為《道德經》分為上冊(道經)及下冊(德經)兩個部分,上冊(道經)為李耳(字聃)西出函谷關前,受關令尹喜之託所著留,下冊(德經)為後世文人所著,假託老子之名,故合稱道德經。因年代久遠李耳生平不詳已經不可考,但較被大家所接受的說法是於《史記》一書的《老子韓非列傳》中所記載,李耳的出生地是在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曾擔任周朝守藏吏,在周朝首都洛陽管理周朝的國家藏書、國家檔案。《漢書》、《後漢書》及《資治通鑒》也都沿用了司馬遷的記載,這也是目前中國文史及道教界的共識。但一九九一年時安徽省渦陽縣教師楊光在《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上投稿《老子生地考辨》一文,得出李耳「生地在今安徽省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的結論。

另一派的說法認為李耳處於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建期間,為殷商亡朝遺臣,西周取代殷商之後被周武王延攬留任,擔任「柱下史」一職(柱下史是周、秦時之官名,傳至漢朝以後稱之為御史),在朝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掌理朝政、卜筮、祭祀等重要的國家政務,也參與了殷、周兩室「朝綱制度」的建立及執行,除了飽覽經綸外,也具有高人一等的智謀及分析能力,並懷有高風亮節之德行。商朝人及周朝人尊崇天地、敬仰鬼神、祭祀祖先,君權神授以天領政,凡是重大政策都要祭告天地,再經卜卦擇日宣告布達,而周室執政者以天子自居,爾後歷朝皇帝皆效仿自稱天子,所以凡舉祭祀天地、卜筮吉凶與祭拜祖先鬼靈等皆為國家大事,其主事之人必須要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知今,而李耳正是當時的不二人選。

武王推翻殷商之後廣納賢能編訂《禮經》,作為周初諸侯所依循的朝綱制度,位階相當於現代的憲法,在位三年後即因病逝世,其子成王即位登基之時,年僅十二歲無法掌控國家朝政,授予攝政王(周公)輔佐之權,是時周室問鼎中原,天下版圖初定,各地諸侯與殷商遺民間多有蠢動,相互角力明爭暗鬥,攝政王(周公)雖被封於「魯」,卻也一日未曾至其封地,而是派其子伯禽進駐,李耳於當時察覺發現攝政王(周公)懷有取而代之的狼子野心,於是攝政王(周公)欲先發制人,急於鞏固權力而爆發諸侯及宮廷間之政治鬥爭,因此李耳棄官而去西出函谷關,出函谷關之際被當地關令尹喜求留,在當時總結一生思想精華,留下五千言著作後倒騎青牛而去。

《道德經》開啟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文化精髓之發端,漢初文帝、景帝以黃老思想為學施政,休息養民清靜無為造就「文景之治」的盛世。隋唐創立科舉制度,李唐更將《老子》納入「道舉科」必考科目之一。《道德經》以《易經》學、術思想為全文基礎,涵蓋天、地及人三才,古之《易經》有三易—包括《連山》易、《歸藏》易及《周》易,李耳承商啟周,而周文王演六十四卦時,《周》易尚未大興於朝野,有鑑於此,《道德經》一書應以《連山》、《歸藏》兩易為中心思想,再參酌《周易》理論而為其雛形,提出以「無為體、有為用,天道為體、萬物為用」及「無為而為」的想法,並引申勸戒為政當權者應該「順天道、應稷民」,告誡當時的攝政者應以殷商的滅亡為鑑,放棄為一己之利而不斷衍生的爭鬥,今日是非明日是,凡事當以社稷人民為重,如同天地不仁像黃道赤道般無私的循環,形成四季讓萬物自生而不以己有,否則政權將難以長治久安,終將成為曇花一現。

道德經開宗明義所講之宗旨即為大「道」,大「道」所言為天地懞暗未開之時,即已存在的渾沌極元能量,讓人觸及無感亦也眼見無明,無形無體無色無味,但卻是真實地存在於宇宙萬物裡裡外外,且無時無刻展現其原理,在周朝初期「易」字還沒發明,一直到戰國時期才有「易」字出現,「易」為上日下月的組合,與一陰一陽謂之道相互呼應,故我們可以推論大「道」與「易」所言同物,但如果再嚴謹的細分之下,「易」的變動原理是道德經裡的「可道」部分。另「道」字拆解開來左為辶字旁為車、上為一陰一陽、下為自己的自,解釋為一陰一陽天然之定律自我運行運作,它可以是一個軌道通往過去和未來,研究過去已發生的事是窮理,當瞭解道的軌跡原理後,即可依據過去的基礎軌跡開創未來無限的可能,即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原理應用。其中「道」即渾沌,道教返璞歸真的「真」、佛家的「佛」或儒家天行健的「天」相同,都是指渾沌極元之能量。亦即為乾卦的第六爻空間「虛境」。

雖然儒家獨佔中國思想主流兩千餘年,不但不能代表整個中國文化精髓,對中國文化卻是一種禁錮與浩劫,一般人先入為主的觀點,認為先秦時期中國文化的斷層,發生在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儒學本稱道學為道家眾多派別之一支派,後為與道家有別故稱儒學,秦始皇平定六國之初,原懷有創造周初盛世之雄韜偉略,但為鞏固中央集權,採取了極端的「焚書坑儒」之策,所焚之書為數術巫覡之書,所坑之儒為異議叛亂份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但肇因於帝王愚民統治之私慾,至漢時武帝獨尊儒家罷黜百家,使得百家思想流入民間而漸漸凋零,得以保留傳至今日者寥寥無幾。在文化上的罪人尚有孔子與司馬遷二人,孔子編詩經作禮記,使得古詩多所失佚,禮經真實面貌亦未傳於世;而司馬遷以一己之智,編著史記將百家思想分門別派,卻造成更多門派思想不見於歷史。儒家治世之最終境界是使世界達到《禮運・大同篇》裡的大同之境,最早的「大同」出現在卜書裡,當卜官卜出三次一樣的卜象即稱大同,但《道德經》篇章中,早於《禮運・大同篇》業己闡釋了長治久安之策。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矣。」,孔子與其弟子著《易傳十冀》,稱之為《儒易》,而儒易之去「鬼神」說,將《易經》義理化往形而下學發展,同時提倡「六藝」並以五倫四維八德規範世人行為,為奠立中國以「集權」為政治管理手段,其最初都是來自「道」的概念。《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紀載孔子曾問禮於老子,現在洛陽仍然有「孔子入周問禮碑」,由此推論,孔子的治世之論,大量參酌道家思想於內,其實即是道家的「道」。但多數後世學者皆以儒學觀點解析道德經中的義理,犯了道儒基礎觀點不同的誤差,以致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造成所有從古至今的學人,沒有人能夠詮釋其中的真正含意。

張道陵於東漢時期創「五斗米道」,並以《三官手書》及符籙為手段幫百姓治病廣納教民,引《道德經》為該教的鎮教寶典,由祭酒們擔任講學《老子想爾注》傳教的任務。南北朝時道士們則引「依天立道、以人立教」為其信仰組織強名,開創了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同時也是道教的成熟發展時期。「道教」在此時經過不斷的提昇改革,其教義、內含、經典及儀範皆是在此時期豐富化。《道德經》的義理可以說是「道教」施教的藍本,而「道教」的教義也來自《道德經》經義的詮釋,如「道教」承自《道德經》中對天地萬物以尊重的態度(尊天敬地),這可回應《道德經》第一章的「常無…,常有…」,常無為「陽」為「天」為「乾」,而常有為「陰」為「地」為「坤」,所以道教的「陰、陽」、「天、地」與「乾、坤」概念應運而出,體現出天地氣場變化的奧妙及互動關係,這也展現出老子對世事觀微洞澈、窮理藏機(跡)的大智慧。

佛教於漢朝始傳入中國,在早期發展的過程中,因宗教、人文與民族性各個觀點(尼泊爾佛教)與中土有著很大的差異,加上諸經典的編譯過程困難,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迭遇艱困並不順利,為使佛教能在中土紮根茁壯,不得不在傳教的過程中改弦易策,放棄原本的方式,將儒家、道家及道教的思維融入其教義之中以貼近民情,其效果奇佳,佛教因此得以速迅融入本土文化之中,受到信徒的接納。其中尤以借用《道德經》的思維最多,例如《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此句的「色」即是「色界」,亦是《道德經》第一章的「名」,即是「有」;而「空」即是佛教所談的涅磐之境「法界」,也是《道德經》的「道」,即是「無」之意;「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是闡述大乘佛教的「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名句,所欲表述的即是「無生」、「無死」。《道德經》第一章的「常無」,佛家將其引申為「涅盤」概念,並倒置成「無常」解釋為人們生處的苦難六塵之世,皆即為道家所言的「道之本體」。

丹道家亦依據《道德經》陰陽循環、谷神不死、玄牝等原理,延伸出吐納、調息、靜坐及內丹養精之法,將精炁循筋脈運行周身,回到泥丸宮(本體),達到固守本元與道合真之境界。此類的應用包含層面甚廣,上自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外交談判,下至公司企業管理、個人養身調息、個性修養及修行不勝凡舉,將於內文中一一詳述。二次大戰以來世人受盡砲火荼毒,窮途知返後才驚覺,過度倚賴物質與科技,不能帶給人類真正的幸福快樂,而資本主義與自由經濟扭曲了個人價值觀,造就人心的貪婪與財團怪獸,人們不得不回頭學習東方古人的智慧。當代國際教科文組織曾經統計,全世界印刷出版最多的書籍,《道德經》僅次於聖經排名第二,由此可證,《道德經》所言之義理歷久不衰,字裡行間所隱藏的智慧,為世人慢慢所體悟及應用,以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甚至不同立場,都會有新的發現,如同驚豔的火炬般,照亮現今社會混亂糜爛的黑暗面。本書出版的目的亦是如此,以不同層次及多面向方式闡述《道德經》的微言大義,並還原歷史的真實面目,配合學與術的穿插輔證,讓讀者重新認識中國文化之精華所在,藉以拋磚引玉讓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研究,讓千年經典古書《道德經》及中國文化再度扮演燈塔角色,嶄露毫芒發光發熱。


青花蔓/現代養生New Health

簡單養生 : 輕敲背部 / 文 :周廷

當身體痠痛僵硬時,最常做的事是扭扭脖子、甩甩手、伸個懶腰、泡澡、練瑜珈、戶外走走……,但平常保養最簡單且有效的方式是輕敲背部,因其有人體最長...more

浮生映相Article Content

浮生映相-春信 / 文 : 唐零

仙雨落凡 浴洗翠更妝 輕盈飛渡山緣綠 煙波蘊心漾more

最新消息News

人氣好文Popular Articles

捐款贊助Sponsorship

若您認同我們的理念,歡迎您捐款贊助【凈 境】的發行,讓【凈 境】得以永續經營,為凈化社會人心、提升心靈質感、創造心靈聖境盡一份心! 【凈 境】編輯部 e-mail:tao.sanching@gmail.com
匯款帳號
合作金庫銀行 海山分行
戶名:中華三清弘道學會
帳號:1036717124331